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的寄语精神、《论党的青年工作》《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指引和生动教材,艺术学院青年学子利用寒假返回家乡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了解国情、服务家乡、研究问题,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音乐学(师范)2401班许誉耀,寒假投身于蚌埠市禹会区张公山街道海天社区民政工作,负责关爱孤寡老人事务。在工作过程中,他详细记录老人的家庭琐事、心理状态等信息,将其情况录入系统中,为后续精准服务提供依据。平日里,许誉耀常陪老人聊天,倾听他们讲述过往经历,帮他们舒缓情绪。休息时,他会为老人读报、分享时事趣闻,偶尔还表演简单节目给老人们带来快乐。作为共青团员,许誉耀希望通过这些点滴行动,慰藉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而缺失的温暖。交流时,他会讲述家乡新变化,还会进行冬季防火、防诈骗等安全知识科普,用真心和陪伴,让老人的生活多些欢乐。
美术学(师范)2401班王国娇,在寒假期间投身到家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负责日常文秘工作。通过本次实践参与,她清晰地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待来访居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协助社区举办书法比赛……对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具体实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对复杂耗时的文书工作时,她说:“是考验,也是机会。接触陌生领域,刚开始会有点不适应,但这能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基层情况,我很想成为一个有见解有经验有温度的志愿服务者。”
音乐学(师范)2401班葛瑞彬,在新春将至之时,积极响应号召,以志愿者身份投身于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翠庭园社区的“迎新春 清理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在此次活动中,他与社区环保人员一同参与环境清理工作,为家乡的环境整洁贡献力量。他说:“作为社区的一员,每个人都肩负着维护社区环境的责任。”此次志愿服务活动,让他在奉献中获得了满足感。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呼吁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共同创造美好家园,让家乡乃至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美术学(师范)2102班丁意逊在阜阳汽车站参与志愿服务,助力返乡旅客安全抵达。在阜阳站的候车大厅,丁意逊身穿志愿者服装,认真负责地为返乡旅客提供帮助,协助他们查询车次信息,帮助旅客搬运行李并引导他们到指定站台。丁意逊同学表示:“作为大学生,希望能够通过志愿服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人感受到青年人的热情和责任,他认为志愿服务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可以让自己得到成长和提升,这是一种有意义的体验。”
美术学(师范)2301王心如积极响应号召,参与了家乡凤台县团委发起的“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实践中,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绘制海报、设计展板,为政策宣传贡献力量。这次活动让她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上存在的不足,面对繁琐的工作任务,她也曾感到迷茫,但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她感慨说:“这段经历将激励着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迎难而上,不被挫折轻易打倒。”
视觉传达设计2301班陶乐乐在寿县八公山乡政府参与社会实践,协助党政办处理党员资料整理工作,她运用所学知识,处理了各类统计报表。她说:“参加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重新认识了家乡,通过与不同人群的接触,看到了家乡更丰富的面貌,了解了家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走出象牙塔,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视觉传达设计2301班吴欣愿来到家乡南焦湾村党群服务中心参与社会实践,协助村干部进行系统数据处理工作,帮助宣传医疗政策、森林防火等工作。她说:“参加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沟通与组织能力,更深刻了解家乡发展与需求,内心满是温暖与自豪,也坚定了未来扎根家乡的决心。”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面向基层、深入实践、知行合一,社会实践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虽已结束,但同学们书写青春精彩人生的篇章才刚刚开始。今后,艺术学院将持续加强思想引领,引领青年学生上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把青春播撒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
(文图/胡吉元 预审/李顺庆 审核/张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