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上午,皖西学院2023级美术学综合班走进位于武陵山区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乖幺妹”土家织锦研发生产中心,开展了一场以“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探访科技赋能生产线,学生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深刻感知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并思考艺术与科技、市场的多维联结。
非遗技艺“活态传承”:织机上的千年文明
学生们在土家织锦省级非遗传承人田秀兰的带领下,走进研发中心的手工织造工坊。田秀兰手持梭罗,一边演示“通经断纬”的古老织法,一边讲解土家织锦“四十八勾”“台台花”等经典纹样的文化寓意。随后,学生们分组上机体验,在传承人手把手的指导下尝试编织简易纹样。“仅一根纬线的误差就会让图案变形,非遗技艺的精妙远超想象!”学生李悦感叹道。这种“零距离”接触让课堂上的艺术理论落地为具象的文化感知。
从武陵山区到国际舞台:民族品牌的“出海密码”
在品牌文化展厅,一组数据引起学生关注:2024年,“乖幺妹”土家织锦产品出口至38个国家,海外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其与欧洲时尚品牌联名的织锦手包更登上巴黎时装周。“民族品牌国际化,核心是找到传统与潮流的平衡点。”市场部负责人刘颖以爆款产品“土家星辰系列”举例,设计师将土家神话中的“鹰图腾”转化为抽象几何图形,搭配莫兰迪色系,成功打入欧美年轻市场。
以劳动实践重构课堂:培养“艺术+”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艺术学院聚焦“大美术”理念,通过“非遗工作坊”“艺术科技实验室”等实践课程,打破艺术学科的边界,此次调研是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综合班“行走课堂”的重要一环。后续班级将围绕本次织锦劳动实践开展主题创作,并尝试为“乖幺妹”设计面向新时代的文创产品。
文化传承需要青春力量,民族品牌呼唤当代诠释。当土家织锦的经纬线交织出传统与未来的对话,艺术学院美术学青年学生正以他们的视角,探索着艺术赋能文化产业的更多可能。(图文/许汉枭 预审/陈燕杰 审核/李顺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