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道】“东方芭蕾·淮畔幽兰”——艺术学院举办安徽花鼓灯艺术传承学术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14
浏览次数:49

2025年5月13日下午,由皖西学院艺术学院主办,六安市文化馆、六安市艺术教育协会协办的清雅艺术讲坛第11期东方芭蕾·淮畔幽兰——安徽花鼓灯艺术传承学术活动在艺术学院举行。参加活动的有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张丽萍、院长李顺庆、党委副书记邓启亮、安徽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花鼓灯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罗阳,六安市文化馆馆长高勇、六安市文化馆副馆长王元贺,六安市文化馆创作研究部(非遗部)负责人梁柱、市舞蹈协会代表以及艺术学院200多名师生,活动由学院舞蹈教师韩菁主持。

下午2点“安徽花鼓灯艺术研究座谈会”在皖西学院艺术学院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上,艺术学院院长李顺庆致欢迎辞,会议围绕国家级非遗项目安徽花鼓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实践展开深度研讨。

  

下午3点皖西学院艺术学院演播厅内檀板轻敲、兰花指俏,一场以东方芭蕾·淮畔幽兰为主题的安徽花鼓灯艺术传承学术活动在此精彩呈现。活动由安徽花鼓灯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罗阳担任主讲,通过理论解析、示范讲解、现场互动等形式,展现了非遗活态传承魅力。

活动伊始,韩菁老师以热情洋溢的致辞,欢迎到场领导嘉宾、师生及社会各界舞蹈工作者,为活动拉开温馨隆重的序幕。随后,罗阳老师凭借深厚的艺术功底与丰富教学经验,带领大家走进花鼓灯艺术世界。她组织老师们分组展示了安徽花鼓灯“动律及步伐”“风摆柳”“扇花”等三个经典动作组合,看似简洁的舞步中,尽显花鼓灯独特韵律与文化底蕴。展示结束后,罗阳老师从动作技巧、文化内涵等维度深入解析,让在场观众领略到花鼓灯艺术的博大精深。

罗阳老师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安徽花鼓灯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流派风格及其不可或缺的文化价值。娓娓道来,从花鼓灯的起源说起,讲述了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与发展,如何与安徽地区的民俗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罗阳老师特别强调,花鼓灯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形式,它更是安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生动写照,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信息。

为深化观众对花鼓灯的理解,罗阳老师特别设置实践互动环节,邀请现场舞蹈教师与学生登台演绎组合片段。在专家的细致指导下,参与者全情投入、认真研习,现场氛围热烈而充满趣味。通过沉浸式体验,师生们直观感受花鼓灯的艺术魅力,对这一传统舞蹈形式的认知与感悟也更加深刻。

韩菁老师总结指出,罗阳老师的学术讲座内容详实、见解独到,示范讲解精准入微,堪称一场学术盛宴。讲座不仅展现了安徽花鼓灯的艺术造诣,更揭示其作为“活态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灵动之美。此次活动促进了校内外文化交融,为学院艺术教育注入全新活力。她呼吁师生延续热爱,推动花鼓灯这一珍贵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艺术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学院的艺术教育水平,为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艺术人才而不懈努力。相信花鼓灯的艺术之花将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色彩。文图/邰越 预审/陈燕杰 审核/李顺庆